主談人: 義大利設計大師Mario Bellini    卡希納空間美學林憲能設計師

                 CSID王玉麟理事長

    

    我很幸運地參與此座談活動, 將大師們如何解構生活裡,設計與空間之間所產生的相互關係;做了最貼切地且發人省思的精闢見解。精彩內容以QA方式整理。讓錯過此次座談活動,但是對於生活美學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略知一二。同時,為讀者閱讀方便起見,將大師們的全名及頭銜以簡稱方式出現,例如設計大師Mario Bellini則以「M. A」簡述,以此類推。

前先介紹主談人簡歷 

義大利設計大師Mario Bellini

   MariBellini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和設計師,他曾八度獲得素有設計界「諾貝爾獎」的金羅盤獎(Compasso d’Oro Award),義大利總統也曾授予他勳章,以表彰他在建築以及設計界所做出的貢獻。1987年,紐約當代博物館永久收藏了Bellini 的25件經典設計作品,成為第一個在紐約MOMA舉辦個人作品展的設計師。

  Mario Bellini的設計天賦不僅限於建築以及空間,更涉及了多個領域,包括汽車、科技電子產品,甚至到具有他獨特審美觀的傢俱設計。1973年,Mario Bellini第一次與義大利國寶級傢俱品牌Cassina合作,並設計出作品CA684單人沙發,最能代表他經典設計天賦的,便是在1977年推出的CAB馬鞍皮椅,成為配搭不同家居風格的最佳選擇。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參與並完成了多個建築案,其中包括位於米蘭的波特洛貿易區(Portello Trade Fair District),日本東京設計中心(Tokyo Design Centre),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in Melbourne),法蘭克福的德意志銀行總部(The Headquarters of the Deutsche Bank in Frankfurt),義大利博洛尼亞歷史博物館(City History Museum in Bologna),法國羅浮宮伊斯蘭藝術館區(The Department of Islamic Art at the Louvre in Paris)……等。 目前Mario Bellini正在進行中的建案,包括米蘭設計區布雷拉畫廊(Brera Pinacoteca in Milan)的重新整修、熱那亞Erzelli科技公園(Erzel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Genoa)和卡拉拉的城市大理石廣場(The Civic Marble’s Square in Carrara)。位於中國鎮江的「新生態城市」(New Eco-City),以及位於卡塔爾,融合住宅、文化、體育等多功能的大型建築,也已在Mario Bellini的設計藍圖中。他傳奇般的設計生涯及多方面的才華成為全球設計中心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有興趣的朋友若想多了解歡迎,請上www.bellini.it

台灣空間美學大師

 林憲能是一位臺灣著名空間美學大師,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卻自成了一套「東西相融、氣韻流通、空間規劃」的設計理念。40年來,林憲能先生一直致力於空間美學的推廣,其獨特設計經歷:1979年–2000年致力空間規劃以及陳設藝術,創作諸多文化藝術空間以及私人豪宅,並且成立亞洲華人界;首間從事歐洲頂級傢俱的代理商。2002年擔任中國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系講師,2005年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評審委員,2006年擁有私人博物館「前後象」,並且完成其建築以及室內設計,收藏各項與茶相關的物品、代表臺灣文化的古董、以及佛像。此空間又被譽為「臺灣小故宮」,2006年臺灣設計博覽會演講者,2008年成立上海空間美學館,2010年擔任北京時尚設計文化地標 - 751DPark裡時尚迴廊的總建築師,該空間成為全球首個工業遺址改建成建築空間的案例,2011年成立廣州空間美學館,2012年完成751時尚迴廊的室內設計,改造為北京現代時尚創意空間;。並且成為時尚發佈及國際藝文活動的交流場所。

王玉麟設計師 

現任CSID理事長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Q1 對於美好空間設計的見解與具備條件 ?

A :   這是一個非常廣義的問題,有時也因人而異。以狹義來說,從一個設計者角度解讀空間,以陽光、空氣為首要重要因素。當一個人走進去一個空間與整個太陽的軸線所呈現的是甚麼樣的關係,以及與空間的尺度及比例的關係,將這幾個基本空間要素構成之後;再掌握80 20 原則,即可構成美好空間。

A :  人與空間除基本的本質互動與相應之外,你還必須要去關心與理解空間。當然,我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係是與空間所產生的相依的關係。所謂相依的關係意旨很多事物我們是相依而有。所以當人進入這個空間之後;接著是屬於人與生活的本質需求問題。

     上述談到的自然環境包含陽光,空氣是參與空間的第一要素。那麼,當人進去了之後,與空間產生的各人的一份特殊情感也會參雜其中;真切地去理解它、去親附著它亦或者去使用著它本質的需求時,這樣一個空間與人的生活所產生相依與互動的關係所形成的生命力的空間,才是我所認為的美好空間。

 

 

     

M. A   這問題很大如何定意美好空間且聽我道來。

空間分為許多類型,由於空間有大有小,也有私領域的居家空間例如:臥室,公共空間像家裡的客廳,再者走出家門向外延伸一點,到了戶外則是一個公眾空間,若再往遠些到郊區走去則到了大自然空間,這幾個空間都不一樣。

很多時候一個空間氣息,讓我們所處感覺是在一個親切的,是友愛的,還是有歸屬感的,又有的是覺得有敵意的,是不友善的,還是不舒適的空間。它所產生的並不僅是一個單獨的功能性,而這空間它更像一個城市。它有過去很多的一些傳統,文化,社會性包含在今天你所處的空間當中。所以,設計一個當代空間, 它通常是由一個系列性社會脈動漸漸地形成的世事與趨勢;並不是建築師早上做好設計下午就算規劃完成。

    以華山為例,這樣一個具有前瞻性,前衛性,突破性的一個規劃,讓老建築重新再度被使用。在上個世紀的建築師是不會這樣做的,而現在的我們懂得要這樣規劃。一個老的閒置空間沒在使用,我們如何重新賦於它意義,讓人們再度回到這個地方,這層意義是讓空間回到了屬於它自己過去歷史。

   再舉個例,若我們將一群孩子放到一個荒島上,讓他們重新為這荒島做設計及建設。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東西,絕對不會和我們的一樣。我們的審美觀及成熟度,是來自於我們許許多多的前人及悠久的歷史,透過這些一層又一層文化洗禮,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來自於我們過去的祖先,孕育我們的人類文明累積而來。

法蘭克福的德意志銀行總部建築作品案例

Deutsche Bank Frankfurt_002 (攝影_Deutsche Bank)-1

 

Deutsche Bank Frankfurt_003 (攝影_Mario Bellini Architect)-1

  

Deutsche Bank Frankfurt_004 (攝影_Deutsche Bank)-1

 

Deutsche Bank Frankfurt_006 (攝影_Mario Bellini Architect-1)  

 

  Deutsche Bank Frankfurt_040 (攝影_Deutsche Bank)-1       

Q2  現代都市進化,如何在設計上的材質,建材的多樣化素材中取捨或選擇 ?

 

M.A    對於設計師,建築師而言,市場面一直不斷地研發及推出新的材質,而應用素材的技術性在學校時也已訓練有術。因此,我覺得設計重點不在於建材或素材,而是慎重選擇可得的素材,這將會是幫助及影響我們解決問題的因素,就像人類大部分時間一直是在解決問題。這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問題,有新的建材我們解決問題,就會產生新的設計,新的創造再產生新的技術。我覺的建材並不會造成我太大的影響。例如:我現在羅浮宮的案例就是想辦法將A物件與B物件如何做融併重組讓它變成另一種新物件,我則稱之為這是一種實驗。

法國羅浮宮伊斯蘭藝術館區建築作品案例圖

 Department of Islamic Arts du Louvre_007 (攝影_Raffaele Cipolletta)-1

 

 Department of Islamic Arts du Louvre_042 (攝影_Raffaele Cipolletta)-1


 Department of Islamic Arts du Louvre_065 (攝影_Antoine Mogodin)-1)

 

 Department of Islamic Arts_Louvre_009 (攝影_Lisa Ricciotti)-1

A  其實,建材從歷史發展到現在都是以自然材料為主要結構,包括像木頭,金屬,石頭等材質,由於過度快速發展,一些自然材料取之殆盡,開始研發許多替代性材料。我就Mario Bellini剛所提到的實驗性材質。我們發現許多實驗性的材質,在實驗過程當中;尤其到了最末端時會起物理性變化是無所謂。反而是材質與溫度,與整個的環境,與人所產生的對比關係。未來,還有更新穎的材質,提拱設計師,建築師使用。尤其,室內空間有太多的替代性材料像:仿自然,仿木頭,仿石頭,仿塑料類這些材料的選擇及價位都有很大差異性。因此,在甚麼樣的場地運用甚麼樣的材料,讓材料因地制宜的運用,使這些材料與人的適切性及空間的自然性才是最重要。 

A  在材料的運用上,我個人比較偏好某些事物;在建材的使用,素材的選用來說,老東西是我其中選項,或許是因為它帶了一份歷史與一段文化感。以我的私人博物館「前後象」為例:它從原是一個廢棄的的茶工廠,再度賦予新生命成為一間現代私人典藏美術館。很多人都不記得這些老東西像:陶磚,老家具,等台灣先民生活器物,這些古文物有其時代背景的智慧與情感。我讓這些古文物轉化為素材,再度重新賦予它被運用價值且真實的使用於空間裡,並不是用了即丟,耗損大自然資源。所以,如何將老的素材再度與現代空間做適切性的融合是我關注的焦點。以「前後象」空間名稱的意旨來解釋,前後”是一種延續的生命,“象”是一種空間,如眼前所見;但是卻有無限的可能所謂的文化,品位,優雅,並不是一種姿態,也不是買幾本書放置書架上;更不是屋隅場景。讓空間將人的心開始安靜、沉澱、感恩,接受歲月帶給你的一切,累積它的厚度,分享它的溫度,不為形式所累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Q3  Mario Bellini花了近20年的時間,設計一張椅子是怎樣的執著與動力 堅持他的設計 ?

 

              

M. A   在我學生時期的設計人,既便是建築、都市規劃及室內設計;甚至工業設計的角度都是單一面向的思考。在我27歲,極簡主義尚未風行時,廠商請我設計一張桌子,我已設計了簡約風格的設計作品來解決現實問題,為我贏得了第一座設計界「諾貝爾獎」的金羅盤獎(Compasso dOro Award,是鼓勵我向前邁進的動力

    當我設計這張CAB椅子時,Cassina公司有間實驗室。這間實驗室是提供設計師實驗使用,並且規定公司管理階層人士是不能夠參與其中。實驗期間是不斷的試煉,不斷的失敗,到最後得出一個結果是否可以回到設計原點。因此,在材質上選用馬鞍皮革及鐵框架來做嘗試,符合椅子既可完全包覆身體曲線貼合性,又能承載身體全部重量的支撐性與觸感舒適度。我秉持近20年的時間毅力設計及初衷想法完成這項作品,也就是Cassina公司在1977年推出的「CAB馬鞍皮椅」。

    對於熱愛設計與設計椅子的朋友,我給予一個忠告,如果你設計的椅子看起來不像椅子是沒辦法坐的,因為椅子就要像椅子,不管你怎麼設計,不然,你就是做了某些錯誤的方式或設計。
     關於,我對椅子與桌子家具設計觀點,我認為椅子是與人體尺度有所關係,桌子是跟空間產生關聯。雖然,我們常將椅子與桌子是配合在一起,但是事實上兩者在許多角度上是沒有相關性。我可以跟在座來賓保證,設計一張好椅子比做建築還要難,如果你懂得知足,你可以一輩子設計一把好椅子或是選擇設計椅子30年。這麼多年下來,我發覺許多建築學術大師最後的作品通常都是椅子。

             全球限量37經典馬鞍皮義賣活動

  

          

義大利教父級建築設計大師Mario Bellini,再度受臺灣卡希納空間美學之邀來台,親自為37張全球限量經典馬鞍皮椅親筆簽名,主持「靜」標(Silent Auction)義賣活動,義賣所得預計將超過新台幣225萬元,卡希納空間美學將全數將義賣所得,分贈給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臺灣天主教安老院、天主教若瑟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精忠育幼院等四個慈善團體。卡希納空間美學館的展示廳內,都能感受到設計、文化、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氛圍,呈現出一股獨特的生活空間品味。

卡希納空間美學   02-2321-8885  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321

 整理」吉娃可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